敏试教育 | 网站地图 注册 / 登录
logo
敏试教育

13015920595

服务时间 9:00~22:00

每日一练:2020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8.17)
作者:敏试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0-08-17 09:58:59 浏览:948
名师答疑: QQ:钟老师 QQ:陈老师 QQ:徐老师

【导读】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带大家直击考试重难点--2020年教师资格证每日一练。

【幼儿园】

1.(     )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

A.0.5~1.5   

B.1.5~2.5   

C.2.5~3   

D.3~4

2.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

A.感知   

B.动作   

C.表象   

D.实物

3.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4.(     )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1998年

5.幼儿园的(     )双重任务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

A.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              

B.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C.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D.保育和教育

 

解析:

1.正确答案:C     

解析: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

2.正确答案:C   

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感知和动作,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表象,而抽象逻辑思维所用的工具则是语词所代表的概念。

3.正确答案:D    

解析: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4.正确答案:B   

解析:1996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 “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5.正确答案:D    

解析: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中,第一章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教育目的(总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小学】

1.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

A.“ 教育即生活”            

B.“ 学校即社会”

C.“ 做中学”                

D.“ 生活即教育”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3.关注“实践”,强调“实践”,把问题聚焦在“教师实际知道什么”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发展的设想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理论取向。

A.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       

B.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

C.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       

D.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取向

4.盲人的触觉.听觉比一般人灵敏,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

1.正确答案:D     

解析:“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做中学”这三个观点是杜威提出的,但“生活即教育”观点是杜威的学生陶行知的观点。

2.正确答案:B    

解析: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3.正确答案:B     

解析: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1)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向专家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2)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关注“实践”,强调“实践”所赋予教育的深刻内涵,把问题聚焦在“教师实际知道什么”,并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发展的设想。(3)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以“文化”.“社群”.“合作”.“背景”等为研究对象来探究专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4.正确答案:C     

解析:顺序性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阶段性即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不平衡性指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差异性:指的是学生个体间在发展速度.水平和个性心理倾向上的不同。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反应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充。故本题选择C。

5.正确答案:C   

解析:顺序性即由低级到市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阶段性即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不平衡性指在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差异性:指的是学生个体间在发展速度.水平和个性心理倾向上的不同。教育者必须研究和把握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按照人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中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明教育对文化的(     )作用

A.传播   B.选择   C.传承   D.创新

2.《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     )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A.中共中央   B.国务院   C.教育部   D.全国人大

3.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国家宪法确定要在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49年《共同纲领》

C.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我国2006 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5.20世纪上半叶在苏联形成的一种学制,它吸收了西欧双轨制中的一些吸因素,如职业技术学校单独设立,又兼顾了单轨制的特色。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是(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并列结合制   

D.分支制

 

解析:

1.正确答案:B   

解析:选择.提升文化(文化选择功能):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它撷取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知识.技能,并通过教育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精华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

2.正确答案:B    

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义务教育事业”。确定了“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

3.正确答案:A   

解析: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宝:“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国家宪法确定要在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4.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义务教育法》的了解;《义务教育法》在第七条关于管理体制上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故选B。

5.正确答案:D    

解析:分支制是20世纪上半叶在苏联形成的一种学制。它吸收了西欧双轨制中的一些吸因素,如职业技术学校单独设立,又兼顾了单轨制的特色。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分支制其特点是:上通下达——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右畅通——左右(中等专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敏试教师网

扫码关注敏试教师网公众号

回复“备考大礼包”即可获取笔试备考资料


★点击查看更多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

课程推荐:

全国教师证考试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