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试教育 | 网站地图 注册 / 登录
logo
敏试教育

13015920595

服务时间 9:00~22:00

教师资格证笔试:学习动机理论
作者:敏试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0-11-24 17:51:03 浏览:972
名师答疑: QQ:钟老师 QQ:陈老师 QQ:徐老师

学习动机理论在教师资格证笔试是必考的知识点,各题型都有出现过。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根据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了学习动机理论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1.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其主要观点是: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比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好好学习,会奖励学生小红花、小卡片等。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会奖励允许学生多看一会电视、多玩一会游戏,或者买一个玩具等等。

2.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其主要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而人具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所以马斯洛认为人因为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比如:人因为有了生理需要,所以会学习吃、喝等行为。

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其主要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所以趋向成功的人更加倾向选择难度为50%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水平会提高;避免失败的人更加倾向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水平会降低。

4.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维纳,其主要观点是: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的考查方式是维度和因素的匹配,这里需要考生能够准确的识记每一个因素所对应的维度,以便在考试的时候能够顺利地实现再认。

此外,在这六个因素中,如果学生长期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强,那么他容易产生骄傲、自负的心理。但是如果学生长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那么他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教育心理学上将后者称为习得性无助,其通常表现为: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等。考生需要着重注意一下,习得性无助经常以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

既然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归因于能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来讲应该引导学生将其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image.png 

5.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其主要观点: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先行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最重要);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情感状态等。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自我效能感的概念通常以含义反选的单选题的形式考查,其两种期待以案例单选的形式考查,而影响因素则多以多选题的形式考查。

以上就是学习动机理论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建议考生在复习该知识点的过程可以结合历年真题题库加强对此知识点的记忆。

敏试教师网

扫码关注敏试教师网公众号

回复“备考大礼包”即可获取笔试备考资料


推荐阅读: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分享】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分享】

笔试畅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