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试教育 | 网站地图 注册 / 登录
logo
敏试教育

13015920595

服务时间 9:00~22:00

每日一练:2021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6.8)
作者:敏试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1-06-08 09:39:25 浏览:720
名师答疑: QQ:钟老师 QQ:陈老师 QQ:徐老师

【导读】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带大家直击考试重难点--2021年教师资格证每日一练。

【幼儿园】

1.(单选题)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依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  )提出来的。

A、方法和手段                    

B、性质和特点

C、原则和规律                    

D、原则和方法

2.(单选题)社会需求与( )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A、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3.(单选题)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的代表性教育著作是( )

A、《理想国》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林哈德与葛笃德》

4.(单选题)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学校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该幼儿园始创于(  )

A、1827年   

B、1803年   

C、1837年   

D、1823年

5.(单选题)我国陈鹤琴倡导的教学法为(  )

A、中心综合法   

B、完整教学法   

C、分科教学法   

D、整个教学法


答案:

1.正确答案:B     

解析: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①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体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

2.正确答案:A     

解析:教育目标需要考虑个体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

3.正确答案:B    

解析:从科学知识取向转向儿童经验取向是现代儿童教育的立场,该立场在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中初露端倪,在卢梭的《爱弥儿》(1762年)中孕育成型并诞生,在杜威的教育学中发育成熟。

4.正确答案:C    

解析: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5.正确答案:D     

解析: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小学】

1.(单选题)学生的学习不具有哪个特点(  )

A、属于接受学习                  

B、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C、受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影响      

D、按预定教学计划系统连续地进行

2.(单选题)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乔姆斯基   

C、巴浦洛夫   

D、弗洛伊德

3.(单选题)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4.(单选题)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能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

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惩罚

5.(单选题)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的观点是(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派的学习理论


答案:

1.正确答案:B     

解析:学习的主要特点是:(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知道下进行的。(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2.正确答案:A     

解析: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认为高级心理功能只有经过适当的教育才能获得。 因此如何通过教育促进发展成为维果斯基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认为传统的成就测验只告诉我们儿童目前的发展水平,却没有告诉我们他们的潜在发展水平。要决定儿童学习的潜能,我们需要了解儿童在 得到适当的帮助后能够达到的水平。巴甫洛夫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乔姆斯基关注语言问题,佛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理论。

3.正确答案:D     

解析: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 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4.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替代强化的含义。正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消惩罚),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 概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惩罚也叫负激励,其作用时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5.正确答案:B    

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为学习者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选择、自我激励、自我实现,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模仿,认知心理学派的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


【中学】

1.(单选题)历史、地理、政治融合为综合社会学科,物理、化学、生物融合为综合理科,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为生物学,这是(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联络课程

2.(单选题)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3.(单选题)CIPP评价模式是由(   )提出

A、泰勒   

B、斯克里文   

C、斯塔弗尔比姆   

D、斯泰克

4.(单选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5.(单选题)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代表国家实行课程管理的是(  )

A、国务院                       

B、教育部

C、全国人大教育委员会           

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答案:

1.正确答案:B    

解析:融合课程也称“合科课程”,是指将有关的学科合并成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的科目不再单独存在,这与相关课程不同。例如,历史、地理、政治融合为综合社会学科,物理、化学、生物融合为综合理科,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为生物学。中学的理综、文综属于就是典型的融合课程。

2.正确答案:A   

解析:分科课程,又称学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3.正确答案:C     

解析:CIPP是背景评价(Content Evaluation)、输入评价(l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CIPP模式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等学者提出来的

4.正确答案:B    

解析:螺旋式是把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后面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过内容的不断扩展与加深,层层递进。

5.正确答案:B    

解析: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敏试教师网

扫码关注敏试教师网公众号

回复“备考大礼包”即可获取笔试备考资料


★点击查看更多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

课程推荐:

笔试畅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