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试教育 | 网站地图 注册 / 登录
logo
敏试教育

13015920595

服务时间 9:00~22:00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动机
作者:敏试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1-06-13 10:17:37 浏览:621
名师答疑: QQ:钟老师 QQ:陈老师 QQ:徐老师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根据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了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学习动机概述

(一)概念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维持该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倾向。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个体追求学习成就的一种倾向,它的主要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倾向。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就称为学习驱力。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主体头脑中的反映。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

当学生对某些知识或者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

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维持和调节功能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将学习动机分为正确的、高尚的动机和错误的、低下的动机

(1)高尚的动机

指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相联系,核心是利他主义的。

(2)错误的动机

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来自于自身的利益,不考虑国家和社会,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远近,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指与近期目标或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明显,但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2)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是与学习的社会愿望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内部动机

指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

(2)外部动机

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些因素,是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具有诱发性、被动性。

4.根据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是指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属于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

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和自尊心的根源,属于外部动机。

(3)附属内驱力

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和保持长辈们(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与认可表现出来的努力学习的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通常是一致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但是,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非直接卷入认知过程而只能是间接地促进学习效果,它只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方法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

以上就是关于学习动机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建议考生在复习该知识点的过程可以结合历年真题题库加强对此知识点的记忆。

敏试教师网

扫码关注敏试教师网公众号

回复“备考大礼包”即可获取笔试备考资料

推荐阅读: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分享】

【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分享】

笔试畅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