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试教育 | 网站地图 注册 / 登录
logo
敏试教育

13015920595

服务时间 9:00~22:00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推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作者:敏试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1-08-12 11:16:42 浏览:1397
名师答疑: QQ:钟老师 QQ:陈老师 QQ:徐老师

攻击性行为时3—6岁左右的常见特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这一部分的内容经常会在选择题及案例分析题中出现,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根据《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整理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幼儿出现打人、踢人、咬人等行为,都属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一般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骂人,抢东西等。

二、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早期分类中,广泛认可的是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指的孩子为了获得某个物品所做出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敌意性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目的,目的在于击打、伤害他人,如嘲笑、殴打等。新的分类是反应型攻击和主动型攻击。反应型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愤怒或发脾气,失去控制,表现出高水平的敌意、报复性攻击。主动型攻击表现为物品的获得,欺侮或控制同伴。

三、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就是目的性,孩子发生攻击性行为大多都是有目的的,除了强烈的目的性,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频繁。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经常发生。

2.幼儿更多的是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孩子大多是工具性攻击,也就是主要为了某一物品,而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更多为敌意性攻击,开始指向人。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要比女孩多很多。

四、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父母的惩罚。父母的惩罚并不能有效抑制所有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调查显示,如果孩子偶尔出现攻击性行为,父母的惩罚是可以抑制攻击性行为,但是如果孩子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父母的惩罚可能会加重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2.榜样。一些影视剧的暴力镜头会加重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3.强化。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教师或父母没有理睬或听之任之,其实就是默许的孩子的做法这也会导致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加重。

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挫折,对于幼儿而言,挫折主要原因之一是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

五、如何防止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1.改善幼儿的生活环境。改善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亲子关系,给孩子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和影视剧作品都可以改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2.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可以组织角色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他人的情感,达到移情训练的目的哦。

3.培养幼儿交往技能和自控能力。家长或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幼儿各抒己见。如:“当我们生气时应该怎么办?”

攻击性行为在考试中偏向于案例选择或者案例分析,考生在备考时熟记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因素等知识,全面剖析案例,作答时要贴合案例作答,明确题目考查内容。考生可以通过历年真题题库进行巩固掌握。

敏试教师网

扫码关注敏试教师网公众号

回复“备考大礼包”即可获取笔试备考资料

推荐阅读:

【《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分享】

【幼儿园《综合素质》知识点分享】

副本_笔试畅学班_自定义px_2021-07-07-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