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带大家直击考试重难点--2022年教师资格证每日一练。
【幼儿园】
1.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情绪反应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2.述评、专题报告、年鉴等属于(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多次文献
3.王老师工作勤勤恳恳,每次上课都不辞辛苦地从上课到下课,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王老师最应该反思的是( )。
A.教学态度
B.教学方式
C.教学手段
D.教学组织形式
4.在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评价或“事实评价”。这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相对评价
5.某小朋友在暑假期间擅自钻幼儿园的铁门,导致右腿划伤。对于该小朋友所受伤害,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幼儿园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幼儿园没有过错,但要承担赔偿责任
C.幼儿园没有过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D.幼儿园存在过错,但可免除赔偿责任
答案:
1.正确答案:D
解析: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2.正确答案:C
解析:三次文献:利用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加以整理而成,可作为检索工具,如述评、专题报告、年鉴等。
3.正确答案:B
解析:辛苦却没有达到目的,显然与态度无关,而C、D两项是王老师与其他教师的共性,也没有太大关系,应寻找王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不同,即自身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故本题选B。
辛苦却没有达到目的,显然与教学态度无关,而是和怎么教,也就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关系,排除A选项。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王老师讲课的态度是好的,方式方法不对。应该选择B。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对于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影响不大。教学组织形式通常为班级授课制,影响也不大。因此排除C,D。
4.正确答案:A
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评价或“事实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基础情况,包括对幼儿的智力、技能、行为、能力、个性、情感、态度等等进行诊断,作出判断,为有效制订教育活动计划或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一般在教育活动开展前或在学期初进行这类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目的在于及时地作出反馈性调节,从而调整、修改、补充活动的计划、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活动更合理、更完善地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这类评价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在完成某个阶段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该阶段教育的结果,对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终结性评价,为以后制订教育活动的计划、设计方案提供客观依据。相对评价是在某一类评价对象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将该类对象逐一与基准相比较,判断其是否达到基准所具备的特征及其程度。
5.正确答案:C
解析:幼儿园没有过错,无需承担责任。
【小学】
1.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
A.作品分析
B.文献分析
C.行为分析
D.调查分析
2.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的发展最早,然后是运动机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的出现和发展最迟。”这说明儿童发展具有(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方向性和顺序性
C.普遍性和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4.(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A.语文知识
B.语文技能
C.语言能力
D.语文素养
5.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或模式产生不同风格的教学计划,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能出现( )的课堂。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开放型
答案:
1.正确答案:A
解析:文献分析主要是对已有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以及综述者的评价、建议、预测等进行分析,作品分析是个案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可搜集以下三类产品作为研究对象。①反映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情况的材料,如各种有关方针政策的决定和指示、通告、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报表、总结、会议记录、统计材料、规章制度、日志、信件等。②反映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的材料,如教师工作计划、教案、班主任日志、日记、教学工作总结.教研组会议记录、听课笔记、班会记录等。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水平、思想状况、心理状态等的材料,如日记、作文、书信、绘画、工艺作品、各种作业、实验报告、试题试卷、记分册等等。因此题中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作品分析法。
2.正确答案:B
解析:发展的顺序性:指人的心理发展在整体上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是从低级向高低发展,而且是不可逆、不可逾越的,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发展的方向性:指人的发展在整体上有若干基本的方向。尤其是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与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一是头尾梯度——人的身心发展是“从头部到下肢”顺序进行的;二是近末梢梯度——发展是“从身体的中心部位向末梢(边缘)部位”进行的。
3.正确答案:B
解析:正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消惩罚),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概率。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姚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奖反应的过程。消退是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4.正确答案:D
解析: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5.正确答案:D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只起到帮助和促进的指导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在建构过程中要求引导学生发现原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协调性,然后主动去改变它。学习的认知建构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要求学习者在具体的情景中建构,因此课堂是开放型的。
【中学】
1.同学们都说:“王老师是全校最厉害的数学老师,他几乎没有不会解的题目”,这表明王老师具有( )。
A.深厚的教育情感
B.先进的教育理念
C.扎实的专业基础
D.较强的教学能力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按照“好、中、差”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这种做法的好处不包括( )。
A.节约教育教学资源
B.能够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
C.不同才能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机会
D.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3.当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时,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这启示教师应该( )。
A.维护学生权益,为人师表
B.言行举止文明,知荣明耻
C.了解学生特点,因势利导
D.公正对待学生,廉洁从教
4.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教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强化法
B.脱敏法
C.消退法
D.惩罚法
5.小影认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容许有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情绪。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属于(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1.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同学们的话表明王老师在数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数学功底扎实,解题经验丰富,对教数学的王老师而言,这是扎实的专业基础的体现。故本题选C。
2.正确答案:D
解析:教育分层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按照“好、中、差”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依据这种分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资源。教育分层最大的优点在于节约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兼顾全体学生的发展,不同才能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机会。故本题答案选D。
3.正确答案:C
解析:了解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起点,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当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时,教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教师的职责。故选C。
4.正确答案:A
解析: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这是中小学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等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5.正确答案:D
解析:理性一情绪治疗(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上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埃利斯)在美国创立的。又叫“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一种方法。该疗法主要是通过梳理错误观念(非理性信念),改变认知偏差,建立正确认知(理性信念),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失调的现象。备注:如果D答案是“认知疗法”,就选择认知疗法。其实,“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中的一种,它们和“来访者中心疗法”一样,都是通过改善学生“认知”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