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试教育 | 网站地图 注册 / 登录
logo
敏试教育

13015920595

服务时间 9:00~22:00

每日一练: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2.23)
作者:敏试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19-02-23 10:54:38 浏览:1849
名师答疑: QQ:钟老师 QQ:陈老师 QQ:徐老师

【导读】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带大家直击考试重难点--2019年教师资格证每日一练

【幼儿园】

1.(单选题)教师组织幼儿通过视频、录音认识农场,这是采用的( )教学手段。

A.实物直观   B.模具直观   C.电化教具直观   D.语言直观

2.(单选题)教师组织幼儿通过教师形象地语言讲述来认识农场,这是采用的( )教学手段。

A.实物直观   B.模具直观   C.电化教具直观   D.语言直观

3.(单选题)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幼儿知识水平和体力、智力、情感、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使幼儿从现在的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发展。这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的( )。

A.科学性原则  B.直观性教学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4.(单选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充分的活动时间和较多的同伴交往的机会,这是贯彻( )教学原则要注意的问题。

A.活动性   B.直观性   C.具体性   D.协调性

5.(单选题)幼儿园教学活动要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 )教学原则的含义。

A.积极性   B.科学性   C.思想性   D.发展性

 

答案:

1.正确答案:C    

解析:电化教具直观包括幻灯、录像、录音、唱片、电视、电影等。

2.正确答案:D  

解析:语言直观:指语言的形象性描述。

3.正确答案:C     

解析:发展性原则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幼儿知识水平和体力、智力、情感、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使幼儿从现在的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发展。现在发展区域是指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域是指幼儿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教学不仅要适应幼儿当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向幼儿提出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要求,从而促进幼儿知识水平和能力不断向前发展。

4.正确答案:A     

解析: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5.正确答案:D     

解析:发展性原则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幼儿知识水平和体力、智力、情感、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使幼儿从现在的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发展。

 

【小学】

1.(单选题)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 )思想相一致。

A.学不躐等   B.长善救失   C.温故知新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单选题)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3.(单选题)李老师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4.(单选题)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5.(单选题)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物演示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教学法   D.实践探究法

 

答案:

1.正确答案:D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相一致,都是启发教学原则的体现。

2.正确答案:B    

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学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适宜于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学习内容,积极开展独立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相应的原理和结论,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本题中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3.正确答案:B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学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适宜于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学习内容,积极开展独立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相应的原理和结论,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本题中李老师让学生谈该做什么样的人属于讨论法。

4.正确答案:C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学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适宜于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学习内容,积极开展独立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相应的原理和结论,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

5.正确答案:B     

解析: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实物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实践探索法是学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适宜于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学习内容,积极开展独立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相应的原理和结论,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本题中量日常用品体积属于实习作业法。

 

【中学】

1.(单选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的的与规律是(  )

A.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B.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C.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D.长期的、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单选题)在知情意行的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

A.知,情   B.知,行   C.意,行   D.知,意

3.(单选题)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  )。

A.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

4.(单选题)学校开展艺术节、爱国主义电影展、“中国梦”摄影展等方式开展德育。这是陶冶教育中的( )

A.人格感化   B.环境陶冶   C.艺术陶冶   D.氛围营造

5.(单选题)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榜样示范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

1.正确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惰、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正确答案:B     

解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惰、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3.正确答案:A     

解析: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4.正确答案:C     

解析:艺术包括影月、美术、舞蹈、影视、文学等。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艺术陶冶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而且熏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德育教育。

5.正确答案:A     

解析:实际练习法(实践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指导实践法、锻炼法),就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实践锻炼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题干体现了实际锻炼法的内涵。

★点击查看更多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 

课程推荐: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