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试教育 | 网站地图 注册 / 登录
logo
敏试教育

13015920595

服务时间 9:00~22:00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考试资料: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
作者:敏试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0-04-22 09:49:12 浏览:1772
名师答疑: QQ:钟老师 QQ:陈老师 QQ:徐老师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中学生身心的发展,社会活动和学习要求的增加,对中学生认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为考生整理了中学生认知发展相关理论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逐渐获得客体的永久性概念,以此适应外部环境并进一步探索。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早期的符号功能;二是自我中心性;三是思维的片面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开始能够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出现了“守恒”的概念,即无论客体的形态如何变化,七物质总量是恒定不变的。该阶段思维具有多维性、可逆性和动态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儿童逐渐从依赖于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中摆脱出来,而逐渐进入脱离具体内容的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完全具备进行一下思维的能力: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1.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个体的发展角度来看,维果茨基将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概括为:一是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二是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三是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四是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2.发展的实质

维果茨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四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二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三是内化学说;四是支架教学。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在考察过程中经常以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形式出现,该知识点比较容易混淆,考生可以结合题库进行巩固掌握。


敏试教师网

扫码关注敏试教师网公众号

回复“备考大礼包”即可获取笔试备考资料


推荐阅读: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考试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分享】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分享】

考前急救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