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试教育 | 网站地图 注册 / 登录
logo
敏试教育

13015920595

服务时间 9:00~22:00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费洛伊德
作者:敏试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1-08-02 10:28:48 浏览:1153
名师答疑: QQ:钟老师 QQ:陈老师 QQ:徐老师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中大家最广为熟知的一位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在笔试过程中经常出现,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根据《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了弗洛伊德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于1900年出版了《梦的解析》一书,该书构造了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对许多知识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认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一、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所谓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了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

二、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冲动、欲望构成的,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因此,本我完全是非理性的,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如婴儿在饥饿的时候,不会考虑现实因素不管时间地点,他都会大声啼哭,以求获取满足。自我是在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得结构。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如小孩在上学后明白了,上课时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能饿了就哭,下课时才能吃东西。所以自我是理性的、能够审时度势,会选择适当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求。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监督者。超我遵循至善原则,它会督促自我加强控制、引导本能冲动,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中间,它要平衡本我、超我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因此,如果自我力量强大,就容易促使子系统的平衡,使人格得到正常的发展,否则会产生自我的焦虑,容易导致神经症和人格异常。

三、遗忘理论:动机性遗忘说/压抑说/动机说

动机性遗忘指人为避免不愉快的情绪或内心冲突而遗忘某些事件或人物的现象。这种遗忘常由一定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机所致,是个体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被遗忘的事物往往与社会道德观念相冲突,或是以唤起个体的创伤性体验。但动机性遗忘并不意味着有关的经验已从记忆贮存中消失。相反,这类经验可能在梦境中,或通过某些过失行为隐晦地表现出来。弗洛伊德首先研究了这种现象,并提出“动机性遗忘”这一概念。弗洛依德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四、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最早系统论述了自我防御机制。所谓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常见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代偿、升华等。

该知识点在笔试过程中经常考察到,考生可以通过历年真题题库进行巩固掌握。

敏试教师网

扫码关注敏试教师网公众号

回复“备考大礼包”即可获取笔试备考资料

推荐阅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分享】

【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分享】

副本_笔试畅学班_自定义px_2021-07-07-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