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试教育 | 网站地图 注册 / 登录
logo
敏试教育

13015920595

服务时间 9:00~22:00

教资笔试科目二常考知识点:成败归因理论
作者:敏试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1-08-18 11:06:14 浏览:2637
名师答疑: QQ:钟老师 QQ:陈老师 QQ:徐老师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曾指出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根据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整理了成败归因理论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内部原因是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等等;

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等。后来罗伯特对该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指控点概念,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image.png 

一般而言,学生通常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等四个因素,而较少归因于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当然,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什么因素,是受到下列多种变量影响的:

1、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即个体根据别人的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结果的而原因。

2、先去的观念或因果图式,即个体以往的经验或行为结果的历史。

3、自我知觉,即个体对自己的能力的看法。

归因理论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因未必正确,但是很重要;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以上就是成败归因理论的整理,考生可以通过历年真题题库巩固掌握。

敏试教师网

扫码关注敏试教师网公众号

回复“备考大礼包”即可获取笔试备考资料

推荐阅读: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分享】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分享】

162565652897452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