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试教育 | 网站地图 注册 / 登录
logo
敏试教育

13015920595

服务时间 9:00~22:00

每日一练: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2.26)
作者:敏试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22-02-26 09:09:27 浏览:461
名师答疑: QQ:钟老师 QQ:陈老师 QQ:徐老师

【导读】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带大家直击考试重难点--2022年教师资格证每日一练。

【幼儿园】

1.幼儿每日膳食中热量摄入量中,蛋白质占(   )。

A.12%-15%   

B.25%-30%   

C.50%-60%   

D.70%-80%

2.幼儿园的(   )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

A.精神环境   

B.学习活动环境   

C.物质环境   

D.广义环境

3.幼儿反复敲打桌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在椅子上摇来摇去,这类游戏属于(   )。

A.结构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规则游戏   

D.机能性游戏

4.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   )。

A.阿普利登   

B.格罗斯   

C.斯宾塞   

D.拜敦代克

5.在进行玩具小汽车比赛时,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在不同路面上车速有变化”的现象,却不必告诉他们“摩擦力”的概念和高深的科学原理。这是因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具有(   )的特点。

A.启蒙性   

B.情境性   

C.成效性   

D.客观性

 

【答案】

1.正确答案:A    

解析:幼儿每日膳食三大营养素热量中蛋白质占12%-15%;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50%-60%。

2.正确答案:C     

解析: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

3.正确答案:D    

解析:练习性游戏:也称机械性游戏、感觉机能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产生动因是感觉或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所组成。如:奔跑、跳跃、攀登、拨浪鼓、骑木马、敲打和摆弄物体等。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典型游戏形式,带有“好像”和“假装”特点,在游戏中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如:“过家家”“医院”“商店”“公共汽车”等。 结构性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建构物体的游戏。这类游戏有三个特点:(1)以造型为基本活动。(2)活动成果是具体的造型物品。(3)它与角色游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一般认为,结构游戏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5岁左右,儿童开始简单堆叠物体;2~3岁,先动手后思考,主题不明,成果简单。3~4岁时,儿童逐渐预设主题,成果结构相对复杂,细节相对精细。5岁以后,儿童结构游戏计划性有所增强,并可以多人分工、合作等,完成大型的建构。5~8岁时,结构游戏的比例达到了顶峰。 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儿童在一起,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这类游戏是4~5岁以后发展起来的。体育游戏、运动竞赛、智力竞赛等都属于规则性游戏,这一类游戏可以直接延续到成年。

4.正确答案:C     

解析:“剩余精力说” 代表人物:英国斯宾塞 主要观点:游戏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即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

5.正确答案:A   

解析:幼儿园是3-6岁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所以,幼儿园教育主要是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经验,为幼儿的一生奠定根基。幼儿园前教育的启蒙性.是指对幼儿的教育要与他们的现实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要启于未发、适时而教、循序渐进,不损伤“幼嫩的芽”,并且要促使其茁壮成长。

 

【小学】

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里他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中必须包括(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2.“杯弓蛇影”是下列哪种现象(   )。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3.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4.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先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形式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学习目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趣,这种导入方式属于(   )。

A.问题导入   

B.故事导入   

C.事例导入   

D.悬念导入

5.阅读是学生的(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D.工具化

 

【答案】

1.正确答案:B     

解析:1.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组成。(1)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方法以及相邻学科知识等。(2)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教育改革与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3)实践性知识指的是教师灵活完成教育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知识,如一般教学法知识。(4)文化知识指的是教师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需求应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

2.正确答案:B     

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 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正确答案:B     

解析: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4.正确答案:A    

解析: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先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形式多样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学习目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趣,这种导入方式属于问题导入方式。

5.正确答案:A     

解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中学】

1.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是(   )。

A.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B.对学生的研究、对教师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教师的研究

D.对教师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

2.“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触类旁通”的现象属于下列哪种心理机制的表现?(   )。

A.迁移   

B.联想   

C.原型启发   

D.问题表达方式

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过程是(   )。

A.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运用

B.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整合、知识的评价

C.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D.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整合、知识的运用

5.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是(   )。

A.焦虑   

B.恐惧   

C.忧郁   

D.愤怒

 

【答案】

1.正确答案:A   

解析: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就是要找出教育者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要到学生身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对社会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课程领域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社会生活划分为若干有意义的方面,再分别对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学校课程毕竟是要传递通过其他社会经验难以获得的知识,而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的支柱。因此,知识是课程的最直接的制约因素。通常情况,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2.正确答案:B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意思是,对不同人,根据其自身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价值。这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3.正确答案:A     

解析: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我们通常说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推广类化”这些现象都是学习迁移。

4.正确答案:C     

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练,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知识的转化就是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都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5.正确答案:A    

解析: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很多学生都有焦虑情绪,尤其是在考试或比赛期间。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动机,还有利于生命潜能的发挥。但是过度的焦虑紧张则容易导致乱发脾气、坐立不安、手脚发凉、头痛、胃部不适等不良的心理、生理反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点击查看更多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

★课程推荐:

副本_副本_笔试畅学班_自定义px_2021-12-26 10_31_16.png